蕪湖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黃麗娟
發表于2022年12月26日《蕪湖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統籌部署放在新時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全局謀劃之中,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政策導向上,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為主線,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責任擔當
蕪湖開放大學的前身蕪湖廣播電視大學辦學43年來,秉承“敬學廣惠、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立足蕪湖,充分運用遠程教育技術,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辦學,為社會各行業培養輸送了4萬多名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為蕪湖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對標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開放大學的建設和發展仍然是高等教育體系發展中較薄弱的一環。
開放大學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需要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根據國家開放大學的統籌規劃,開放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從培養目標、培養主體、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培養效果評價五個核心要素著力:一是職業導向,科學定位培養目標;二是均衡發展,培養主體分工合作;三是有用易學,培養內容突出特色;四是線上線下,培養過程重在學習支持;五是社會認可,培養效果評價多元化。
開放大學高質量發展需要塑造奮進文化。開放大學需要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融合發展上探索,提供面向全民的高質量終身教育及服務。這條探索之路、發展之路,對市級開放大學而言,是艱巨的任務,多年形成的較為封閉的辦學思路和學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磨滅了部分管理者和教職工的創新創業意識,沒有跟上時代和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也失去了一些最佳發展的時機。所以,此時的開放大學轉型發展,首先需要調動干部和教職工的奮進意識,要凝聚全員積極主動地圍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找準學校辦學方向和辦學定位,以提供終身教育的教育服務思維,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辦學與服務并舉”落到實處。
樹牢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辦學思想
聚焦主線任務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蕪湖開放大學的綜合改革轉型發展,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使命,緊緊圍繞“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這一主線,著眼于建設蕪湖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全局,服務蕪湖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主動適應開放大學向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教育發展的趨勢,建設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學歷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專業培訓、特色教育等融合發展,打造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各類教育基地和特色教育服務示范項目,為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奮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不斷提升終身學習教育的服務能力?!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開放大學全面貫徹落實《蕪湖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努力向著建設全省一流、全國特色開放大學目標前進的重要戰略轉型期。我們提出“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全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使蕪湖開放大學成為建設和運營全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于區域成人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新型高等學?!边@一目標。尤其是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將搭建學習資源共建共享、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終身學習+服務”能力支撐的市縣區“一體化”終身學習服務平臺,推進平臺在市民終身學習和數字素養與技能培養等重點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服務支撐,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技術+運營”的有力保障。依托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推進蕪湖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在老年教育、社區教育、科普教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市民終身學習和技能培養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圍繞終身學習全過程,構建“終身學習+服務”能力支撐,實現參學者學習過程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力爭把蕪湖開放大學建設成為開放卓越、特色鮮明的地方新型高等學校和全民終身學習的服務平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