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電大(繁昌區)的抗疫故事再進行(一)
3月底,疫情突發,打破了繁昌區往日的平靜,規律的生活突然被按下“暫停鍵”,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其中涌現出一批批電大人,他們挺身而出、勇毅前行,既能執甲逆行于戰斗一線,也能服務保障后方穩定,他們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更多人的遠方,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爭貢獻了堅實力量。
一、教師篇——是教師,也是戰士
朱誠,蕪湖電大繁昌區黨支部書記,承擔20春電子商務班的數學教學活動。疫情以來,他除了參與學校承擔的封控小區的值班值守,還向社區報到參加新建社區臨時黨支部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小區疫情防控“一包五員”中擔任生活保障員;在參與社區值班值守期間,積極參加核酸采樣、生活物資卸車和發放工作。作為教師的他,充分利用網上教學給學生傳授防疫知識、進行心理疏導。他說,我不覺得辛苦,因為干著充滿力量的事就不覺得累,還有什么比為自己最愛的家鄉作貢獻更有力量呢?
許強,蕪湖電大繁昌區輔導員教師,響應所在社區號召,主動報名參加志愿服務,充當抗疫先鋒。3月28日,他被分派到了本小區內有感染者的棟樓附近值守,即使內心忐忑不安,在看到防護裝備時,卻能放下一切心里負擔,投入戰斗。不斷地勸導想要外出的居民,每天按時按點配送物資,即使在半夜脫下防護服準備回家時,在看到志愿者群里顯示給居民送菜的大卡車已到小區門口,亟需卸載人員時,又立刻掉轉方向向裝菜的卡車奔去。他說,他只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崗位,為社區抗疫盡一份綿薄之力。
二、學員篇——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星火
在平鋪鎮有這樣兩位抗疫者,她們既普通又特殊,她們都是蕪湖電大繁昌區20會計本的學員,作為女性基層工作者的代表,她們在這場“戰斗中”用勤勞與智慧、奉獻與擔當書寫了戰“疫”巾幗的故事。李珍珍,平鋪鎮山河村的黨總支副書記,她和丈夫向我們展示了最美的愛情是彼此鼓勵,最好的相守是并肩作戰,夫妻二人在將孩子托付給家中老人照看后,義無反顧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志愿者白天黑夜連軸轉,卡點值守、安排核酸檢測、保障民生……。孫倩倩,她還有一個特殊身份,繁昌區人大代表,疫情防控以來,她在防控一線,勇擔防疫工作宣傳員、戰斗員、保障員。尤其是進入防疫關鍵時期,日夜不離崗位,熬紅了眼睛、喊啞了嗓子,用實際行動為村民筑起了一道安全保護網。
在荻港鎮,蕪湖電大繁昌區21春法學本也有這樣兩位學員用行動踐行使命和擔當。他們一個是德遠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楊新國,作為戰“疫”一線的“兵”支書,每天穿梭于各個小區、老街后巷,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帶領黨員干部插上黨旗,戴上臂章、黨徽,對出入小區居民進行摸排登記,對重要路段設立排查點,對過往車輛進行排查登記,展現了一名退役軍人的精神風貌和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另一位是號稱“荻港戰疫‘萬金油’”的萬有進,在荻港鎮養老服務中心采取封閉式管理時,他意識到老人也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關注對象,為了保障老人們的身體健康和衣食無憂,萬有進辛勞奔走,運送物資,組織老人們的核酸采樣工作。在維持養老服務中心正常運轉的同時,在其他崗位需要人手的時候他也挺身而出,哪里需要,去哪里,是實實在在的疫情防控“萬金油”。
蕪湖電大繁昌區21秋會計本學員章華,選擇成為一名志愿者,她說“被需要也是一種需要”。在全力排查異地返鄉人員過程中,面對可能被傳染的風險,勇敢逆行,即使偶爾面對返鄉人員的不解甚至是冷嘲熱諷,仍能耐心解釋,為的是守護一村平安。一個口罩、一把雨傘、一個本子、一支筆,在疫情前面構筑成一張紅色盾牌,做到“寧防千人,不漏一個” 就是她的“志”言。
“疫”心向陽,春暖花開,抗“疫”有我,電大人一直在路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